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引领与整合社会思潮的哲学思考
李庚香;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在世界范围内此起彼伏,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复杂。如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守正创新中整合各种社会思潮,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必须直面和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对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及表现进行系统梳理,对中西方文化价值及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引领与整合社会思潮的认识与思考:以历史自觉、历史主动破解“挨骂”被动;以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破解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以历史定力、历史担当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乡村数字经济与农村三产融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与收敛性研究
杨雨晴;陈灿煌;乡村数字经济与农村三产融合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均衡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系统梳理乡村数字经济与农村三产融合协调发展的逻辑机理,阐释不均衡发展特性的基础上,以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为样本,构造乡村数字经济与农村三产融合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选用熵值法对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选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σ收敛和β收敛模型,对全国及四大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乡村数字经济与农村三产融合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相对差异动态缩小”的特征,但从绝对数值看,仍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状态;第二,区域间差异是空间差异、非均衡性的主要来源,东部与中部、东部与西部、东部与东北部的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和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应是未来相关政策的靶向目标;第三,乡村数字经济与农村三产融合的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σ收敛特征,除东北地区只存在经典β收敛外,全国及其他地区均存在显著的空间β收敛特性,西部地区收敛速度最快,即西部省份之间追赶趋同效应最为明显。
绿色金融政策对中国上市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研究
薛新红;程嘉星;近年来,企业漂绿现象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绿色转型进程。为探究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基于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将2016年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研究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重污染企业的漂绿行为;重污染企业的策略性创新活动越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强、股权集中程度越高,企业进行漂绿行为就越多。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和企业所在地都会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政策对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对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制商标恶意维权的反赔制度研究——兼评《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84条
曹新明;任运红;商标恶意维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反赔是规制该行为的有效路径之一。《商标法》第五次修订草案新增恶意诉讼反赔条款,但其规定过于简单。反赔请求的前提应由商标恶意诉讼扩张至商标恶意维权。“恶意”的认定应以明显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强调同时具备认识因素和目的因素,并结合具体个案中的客观事实综合判断。反赔请求的实现方式包括反诉、另行起诉和在确认不侵权之诉中提出三种路径。反赔责任范围中的商誉损害可通过无形资产评估的方式确定,合理开支应包含制止商标恶意维权所支出的必要律师费。需提高举证妨碍制度的适用率以化解反赔请求人举证难、判赔低的问题,减少法定赔偿标准的适用率并肯定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打击商标恶意维权行为中的积极意义。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起算基数的认定困境与规则调适
肖瑶;牛强;司法实践中,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起算基数难以确定,并且法定赔偿与惩罚性赔偿的考量情节交叉、制度功能混同,导致前者挤压后者适用空间,此乃阻碍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科学运行的关键缘由。为化解这一困境,应从法条体系与制度功能入手,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取消起算基数适用顺序限制,删除权利使用费的倍数限制,重构权利使用费的适用条件。同时,厘清不同制度的功能混同,明确不同制度的适用情形,保证融合模式下将法定赔偿所确定的数额作为惩罚性赔偿起算基数的正当性与谦抑性,进而更好地实现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维权激励之目的,达到国家治理和社会调整的目标。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推定的实践困境与改进建议
方徐明;曹艳春;环境侵权中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存在逻辑漏洞,原因在于对“推定”这一法律术语的理解存在误解。推定通常具有“假设”和“推理”两种含义,分别对应的逻辑结构具有本质差别,从而影响不同逻辑结构下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导致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混乱。在环境侵权领域,要逐步放弃举证责任倒置的思路,转向真正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推定,防止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不稳定。与此同时,在部分案件中也可以采用比例因果关系的做法回避证明责任的适用。
类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环境治理的机制、风险及防控
曹银山;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成为现象级的科技变革成果,其具备嵌入政府环境治理的诸多现实可能。类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环境治理的机制体现为:识别转化海量复杂数据,助推环境治理智能决策;数据共享重塑行政流程,促使环境治理降本增效;智能识别应对环境危机,提升动态治理环境能力;促进多元主体实时互动,强化环境治理监管问责。同时,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深度运用可能会带来风险,主要体现为环境治理决策准确性风险、数据安全性风险、行政合法性风险、技术依赖性风险。为了规避风险,发挥类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正向赋能作用,要优化智能模型和数据质量,提升决策准确性;健全数据共享与保护法规,确保数据安全性;推进行政改革与制度建设,追求行政合法性;深化人机协同与技能提升,保障治理自主性。
数字时代智慧社区建设:脉络梳理、技术逻辑与推进路径
王深;王松磊;智慧社区是数字时代创新基层治理的趋势所在,也是推进现代社区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推动智慧社区高质量发展,需要厘清智慧社区的发展脉络及其涵盖的技术支撑、机制创新、以人为本等功能特征,剖析其所包含的社区空间的泛在感知、社会事实的实时传送、数据信息的集成处理、机器算法的辅助决策、智能服务的精准供给等数字时代智慧社区运行的技术逻辑。在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坚持智慧理念、优化信息技术,厘清体制机制、健全规制体系,整合资源要素、提升发展质效,推动主体协同、推进多元共建四个方面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