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乡村振兴专题

  • 基于扎根理论的小农户互联网信息行为发生机理研究

    黄伟;高书会;丁仕玉;刘银轲;

    新时代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占有和应用程度的不同造成的“信息鸿沟”,可能引发农民尤其是小农户的经济发展能力不足和社会参与机会不平等等问题。聚焦中国中部发展落后农村地区小农户使用互联网的心理行为特征,基于田野调查方法选取调研对象进行访谈,依据扎根理论提出了小农户互联网信息行为发生机理模型。研究发现:第一,小农户互联网信息行为产生根源由经济需求、生活娱乐需求等内部需求以及群体规范、信息化环境驱动等外部诱因共同激发;第二,影响小农户互联网信息行为动机外化为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信息环境因素和社会情境因素等;第三,小农户互联网信息行为是一个包含信息获取、信息鉴别、信息使用的动态连续过程,并在循环往复中进入正向或反向的反馈过程。研究对于科学明晰小农户利用互联网的行为心理机制,揭示信息行为重塑小农户经济发展能力路径,创新中国式共同富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24年03期 v.40;No.175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以“五个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

    王国新;高安琪;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更加凸显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乡村“五个振兴”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但目前乡村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面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不健全、产业发展动能匮乏、文化发展动力不足等现实困境。“五个振兴”为逐步提高农村产业现代化水平,开拓农民致富渠道,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居民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指明了方向。实践中,可通过以下措施逐步破解乡村发展困境,激发乡村振兴的效力效能,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实现:一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二是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三是传承农村本土优秀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四是打造乡村田园风光,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五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2024年03期 v.40;No.175 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管理·经济

  • 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态势及路径探析——基于“产业链-创新链-政策工具”维度

    赵炎;吕建林;

    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已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领力量。然而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产业低效赋能、潜在风险较大、创新人才短缺等问题制约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发展。通过分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建立了“产业链-创新链-政策工具”三维分析框架,明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探析创新路径。研究发现:第一,人工智能产业链的纵深发展需要基础层支撑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技术层开源框架搭建与深度学习训练带动应用层优化场景生态,产业链未来发展呈现“开放、共享”的创新模式;第二,创新链需要构造基于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的技术闭环,以技术为驱动力创新人工智能商业模式,以环节间的实时互动带动创新链持续发展;第三,供给类、需求类与环境类三类政策工具发挥不同作用,分别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推动力、拉动力以及间接影响力,需综合运用三类政策工具激发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活力。在政策工具的影响下,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耦合协调,既有产业链带动创新链发展,又有创新链驱动产业链发展,二者共同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2024年03期 v.40;No.175 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1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碳水双重约束下产业结构优化与情景模拟

    尤增涛;陈浩;肖连刚;赵荣钦;

    产业结构优化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是工业大省,在“双碳”目标和水资源刚性约束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碳减排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采用河南省各行业水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等相关数据及最新的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多目标规划方法设置三种情景,分析2030年产业结构调整对节水降碳目标的影响,并结合产业关联指标提出了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方向。研究发现,第一,2012—2017年河南省产业增加值和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用水量呈下降趋势。预测结果显示,2030年河南省产业总增加值为98 491.38亿元,碳排放量为2.04亿吨,用水量为137.08亿吨。第二,优化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积极调整情景(情景3)下2030年碳排放量下降8.33%,用水量下降16.72%,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幅度增加能更有效地推动节水降碳双重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从重点鼓励和抑制的行业方面提出了未来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第三,未来应建立基于碳水约束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对不同产业采取鼓励或抑制措施,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和节水改造,以节水降碳为目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2024年03期 v.40;No.175 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矿人机协作行为仿真研究

    杨雪;邢琦钰;姚雨佳;

    为保证煤矿智能化建设中人机能够安全协作,减少协作事故的发生,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和理性行动理论从矿工个人、智能化系统、安全管理三个方面构建煤矿人机协作行为的理论模型,探讨人机协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探究了煤矿人机协作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动态仿真模拟。研究发现:在煤矿智能化建设中,自动化信任、班组安全管理、组织安全管理在人机协作的不同阶段对不安全协作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干预对不安全协作行为的抑制效果明显。基于仿真结果,从矿工个体、组织安全管理、班组安全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煤矿人机安全协作行为的政策建议。

    2024年03期 v.40;No.175 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金融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研究

    邓道才;朱欣怡;

    基于2014—2021年108家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数字金融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数字金融能够有效降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水平,并在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维度上均能产生显著影响;第二,在中介机制检验中发现,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提升银行经营效率来降低农商行风险水平,银行竞争加剧会增强数字金融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的抑制作用;第三,数字金融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的抑制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和大规模的农村商业银行中表现得更明显。

    2024年03期 v.40;No.175 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

  •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视域下的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基本内容与实施路径

    刘韦伟;胡媛媛;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承担社会责任是青年以自身力量赋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表现。在教育内容方面,基于意识形态工作新目标、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新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风险与新挑战,以意识形态基本知识、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促进青年明确社会责任认知、丰富社会责任情感、强化社会责任意志,并通过推动青年参与劳动实践,促进其落实社会责任行为,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达到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在明确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地位的基础上,探索三者有机统一的实施路径,形成正向的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合力。

    2024年03期 v.40;No.175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短视频场域中高校“五史”教育:价值意蕴与实施路径

    王艳成;闫蕊颖;

    “五史”蕴含着丰富营养和强大精神动力,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需要。而短视频传播媒介的出现及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持续走红,为高校开展“五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大学生“五史”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实际出发,阐述短视频对高校开展“五史”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分析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在短视频场域中开展“五史”教育的重要价值意蕴,重点探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五史”内容吸引力、优化网络环境和激发学生主体活力四个方面的实施路径,将短视频技术的外在存量转化为大学生“五史”教育的创新增量,助力短视频平台拓展成为大学生“五史”教育的新阵地。

    2024年03期 v.40;No.175 75-8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政治·法律

  • 论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主体识别之规则构造

    陈璐;王剑;

    作为法定犯之一,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对于前置部门法的规定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修订后的《证券法》对本罪主体规范作出的进一步完善,对规制内幕交易行为意义重大。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落地后,如何从刑法层面对本罪的构成要件进行重新解读,成为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对于实践中长期存在的主体归责理论基础与识别逻辑的争议,应当予以明确。关于主体认定标准应当以信息平等理论作为主体识别理论之基础;对于法定知情人的认定,应当秉持“职务或业务关联性”的实质性标准;对于“非法获取”的认识,应当突破“手段论”理解之狭隘,进而将“不应获得而获得”作为其实质性内涵。

    2024年03期 v.40;No.175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刑事法院被害人信托基金的赔偿功能研究

    杨之易;李滨;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创立的被害人信托基金的重要功能是执行法院的赔偿命令,落实对被害人的赔偿。信托基金实行独立的董事会管理体制,并与国际刑事法院开展有效合作。信托基金在现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稀缺的赔偿资源不能涵盖诉讼外所有受到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有限的赔偿能力无法达到人们过高的期待、缺少赔偿监督机制难以确保赔偿金的实际交付。为了使信托基金更好地发挥赔偿功能,应由信托基金而非法院掌握对基金“其他资源”的自主使用权,审慎制定赔偿命令,优先保障诉讼内被害人获得赔偿,善用象征性赔偿方式,与国家和国际组织形成合力,抚平犯罪给被害人和国际社会造成的创伤,促使国际刑事司法制度从纯惩罚性正义向恢复性正义的模式转变。

    2024年03期 v.40;No.175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哲学·社会学

  • “圈层化”视域下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吴莉君;叶荣国;

    “圈层化”是网络社群发展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的“信息茧房”效应、“群体极化”倾向和“交互区隔”程度不断被强化,致使“圈层化”视域下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出现内容失调、权威失落和传播壁垒等现实困境。当下,话语之所以难以“破圈”,究其原因在于算法机制窄化话语传播渠道、圈内典型意见削弱话语认同以及圈层壁垒阻碍话语“入圈”。因此,必须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加强良性互动交往、推动圈内外话语联动,实现话语窘境超越,从而提升话语的穿透力、认同度和辐射力。

    2024年03期 v.40;No.175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算法时代舆论引导的问题表征及其优化路径

    程仕波;李雪颖;

    智能算法成为算法时代推进舆论引导的全新方式,为舆论引导提供了新方法、拓展了新平台。在以算法为代表的传播技术的赋能下,当前舆论引导效能显著提升。然而,智能算法赋能舆论引导过程中存在的全景化、资本化、中介化、偏见化等特性,造就了“全景监狱”“马太效应”“把关迁移”“算法牢笼”等现象,不仅削弱了网民的主体自觉、催生了舆论生产的逐利性,而且会不断消散主流话语的主导性,阻碍社会共识的生成与凝聚。为此,可以通过认知塑造、资本规制、价值驱动、范式转变等策略的协同联动摆脱算法赋能的负面影响,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推动算法释放“最大正能量”。

    2024年03期 v.40;No.175 10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