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刘忠宇;杨爱荣;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基于对新质生产力内在逻辑的系统梳理,以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了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其进行量化测度,借助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核密度估计以及马尔可夫链等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演进特征,力求全面、精准地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态势。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年均增长率为7.59%,呈现梯度发展和空间非均衡特征,新劳动者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总体差异随时间呈现扩大趋势,地区间差异尤为显著;除了中部地区呈现出的绝对β收敛并不显著外,无论是全国整体,还是东、中、西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均没有呈现出σ、β收敛及收敛迹象。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分布形态由多极向单极演变,且分布动态的内部流动性相对较弱。
2025年04期 v.41;No.182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