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新质生产力专题

  • 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经验事实、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

    曹冲;刘忠宇;杨爱荣;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基于对新质生产力内在逻辑的系统梳理,以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了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其进行量化测度,借助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核密度估计以及马尔可夫链等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演进特征,力求全面、精准地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态势。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年均增长率为7.59%,呈现梯度发展和空间非均衡特征,新劳动者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总体差异随时间呈现扩大趋势,地区间差异尤为显著;除了中部地区呈现出的绝对β收敛并不显著外,无论是全国整体,还是东、中、西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均没有呈现出σ、β收敛及收敛迹象。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分布形态由多极向单极演变,且分布动态的内部流动性相对较弱。

    2025年04期 v.41;No.182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体系构建:价值意蕴、政策取向与实践路径

    姚天香;李晚莲;

    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体系,着力塑造新型生产关系,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任务。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传统生产力质态跃迁的实践需求,解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体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创新的价值意蕴,在明确以科技创新、产业体系现代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科技人才循环为核心的政策取向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政策工具及其组合机制、培育产业发展新引擎、优化创新生态系统以及构建全方位政策支持服务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41;No.182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资源环境法专题

  • “双碳”目标实现的生态环境法典回应

    卢易;莫张勤;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亟须法律制度对“双碳”相关行动进行规制与保障。适逢我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阶段,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法律保障,可通过“提取公因式”的方式,分别在总则、污染控制编、自然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和生态环境责任编五部分对其进行规制。通过生态环境法典填补能源法体系的空缺,串联大气污染防治法体系、自然资源保护法体系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法律制度体系,发挥生态环境法典应对气候变化、增强碳汇功能、促进能源转型之作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全面的法律规范依据。

    2025年04期 v.41;No.182 4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制度渊源、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罗东;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对于实现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改善流域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家生态补偿体系有机构成的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制度,经由政策尝试到法律确认的发展过程。检视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制度实践,仍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补偿主体不全和补偿方式单一、考核评估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为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制度未来发展提供路径选择:完善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实现法治引领;优化补偿方式和补偿主体,实现双向发力;构建完善的监督检查绩效评估和公众参与制度,实现多元协同。

    2025年04期 v.41;No.182 5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政治·法律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共同富裕的正义价值统一性

    吴礼宁;刘华涛;

    在理性层面,法治和共同富裕都是正义的核心要求,且在正义的各个维度保持高度的统一性。财产权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法治是财产权的保证,共同富裕是法治的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必须符合法治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和共同富裕都在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正义,并真正实现了正义价值的内在统一,进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契机追求全人类的共同富裕。

    2025年04期 v.41;No.182 82-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提出背景、内在机理与实践指向

    郭嘉怡;乔玉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彰显了以高水平安全维护高质量发展的深远考量。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使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更多危险因素,对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深刻把握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内在机理,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新安全格局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前提与保障,新发展格局是新安全格局的基础与动力,新安全格局与新发展格局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只有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加快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着力提升国家安全能力,才能更好地守住安全发展底线,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2025年04期 v.41;No.182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